以綠色化學技術合成電子級與生醫級高分子材料

 

    綠色化學技術的目的是以環保的化學方法或技術製備實用之高分子材料,減少或降低使用對人體健康及環境有害的物質,利用低毒性、低污染之替代原料或可回收再使用的廢棄物,以達到製程的永續發展。我們所提之計劃將以產學合作的方式發展具環保特點之綠色化學應用技術,獲得之新的工業用單體原料及高分子材料。

    近年來,由於歐盟針對電機電子設備頒布實施的「禁用有害物質防制指令」。歐盟將禁止或限制含有鉛、鎘、六價鉻、汞及臭化耐燃劑(多臭聯苯含量(PBB)與多溴聯苯醚含量(PBDE),而朝向無鉛、無溴是未來印刷電路板的方向。因此,非鹵難燃化技術在綠色化學的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以低毒性的製程取代毒性高的製程,例如以非光氣法製程取代光氣法製程,亦是在綠色化學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以總計劃主持實驗室發展的SSRR((Sequential Self-Repetitive Reaction, SSRR)製程,則可以合成在微結構上有別於傳統聚合方法的新型高分子。

  1. 戴憲弘教授成功發展以"化學合成"方式降解廢棄光碟,轉化成稀醚化之BPA二元醇,此回收之原料可再應用於高分子材料之製備,此創新技術於2006年9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IF=4.192)後即獲歐美日韓國新聞技術報導,並被英國化學學會雜誌的化學科技(Chemistry Technology)期刊以近年來重要化學研究做專欄報導,並於2008年獲第六屆有庠科技論文獎-綠色科技,目前中、美專利巳提案審查中。
  2. 在2008年,戴憲弘教授在綠色化學技術方面,有兩篇發表於高分子頂尖期刊Macromolecules
  3. 鄭如忠教授研發成果於新穎高分子複合材料發展則利用新型規則樹枝狀高分子製備,並獲材料化學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封面刊登。此外,鄭如忠教授並於2008年發展新型高效率藍光OLED材料,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IF 8.19) ,可應用於省電照明與液晶顯示器。
  4. 林慶炫教授在功能性高分子部分2007~2008年技術轉移三項專利技術給長春人造樹脂公司。除技轉之外,這幾年林慶炫教授亦於高分子化學期刊J. Polym .Sci.Part A: Chemistry上發表多篇文。



 

 

copyright©2011 國立中興大學先端產業暨精密製程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402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TEL:
04-22840868    FAX:04-22852168    E-mail: crdet_2@dragon.nc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