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綠色能源系統與化學感測技術

已發表數篇論文於國際級SCI期刊之上,其論文主題包含:

  • RT-PCR技術偵測生物產氫系統中clostridia產氫基因的表現;
  • 利用Electron-Beam或是CF4 plasma來對於電極模組進行處理改進程序;
  • Lead-ruthenate pyrochlore應用於醇類氧化之評估研究;
  • 將燃料電池之催化劑改為鈀金屬或銅鈀合金之試驗研究等相關主題論文。

並申請有新穎奈米金屬粒子之製備方法以及疏水性含碳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之專利,在微生物分解污泥與污泥改質安定化的部份,已獲得相當豐富且珍貴之試驗結果。但就產能的觀點而言,目前仍必須再與光合菌所能產生的氫氣產能效果相比較,以達較高效之產能目的。目前所篩選出的本土性紫色不含硫光合作用細菌Rhodopseodomonas palustris,其各項表現均符合之前所期望之光合菌種特性,將持續針對此種菌進行試驗研究。
   
另外在碳氫薄膜電極與氫薄膜電極的部份,已成功利用釕鉛離子交換或是CF4 plasma
對於膜電極組進行改質,發現對於燃料電池之效能提昇的確有正面的幫助。後續將研發利用更新型之材料技術來提昇並改善燃料電池之產能效果。

我們成功地發現到使用簡單的預氧化技術,可以於碳材質的表面上產生更多的含氧官能基,一方面可以幫助酵素之電子傳遞,另一方面更可以提高電極之電容量,更有利於電池之設計組裝。使用此一技術所發展出的sugar/air fuel cell實測之結果開路電壓約0.6 V,最大功率密度有150 μW/cm2
   
成功地結合了生命科學與電化學兩門技術,成功的自行發展出利用光合微生物作為產生電力以及氫能源的設備裝置,目前的測試結果有優於一般論文所發表之效能。而在膜電極體(MEA)
之製備技術與一般研究論文中的比較,更具有成本較低廉、方法新穎等優點,效能方面約略大於一般市面上市售燃料電池之效能,更於國內之大型研討會如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年會、能源與光電薄膜科技研討會暨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均榮獲論文優等獎之肯定,並有兩個專利正送交審查中。

 
 

copyright©2011 國立中興大學先端產業暨精密製程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402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TEL:
04-22840868    FAX:04-22852168    E-mail: crdet_2@dragon.nchu.edu.tw